
84年前的7月7日,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,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,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。
84年过去,如今,祖国昌盛,山河无恙。但中日国民在体质上的差距,依然没有被完全弥补。
国家卫计委发布报告称中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.1cm和155.8cm,该组数字似低于网友心理预期而引发质疑。

不少人拿东亚邻国人的身高作对比,实际上被中国人一贯蔑称为“小日本”的日本国民不仅平均身高不比中国差,体能素质上更完胜中国人。

50米短跑平均成绩上,中国各年龄组男生平均比日本男生慢0.11-0.69秒,女生则平均慢0.39-1.01秒。

立定跳远成绩上,11-15岁年龄组的中国男生平均成绩于日本的差距多达3.67-8.69cm,女生年龄组差距最大的为9.83cm。

日本将6-79岁的国民都纳入相应的体能测试范畴,数据显示2010年除65-69岁年龄组以外,日本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均比中国同龄人要高0.72-2.94cm,而对比两国成年人体能测试唯一的共同项目握力后发现,日本成年男子和女子各年龄组的成绩也全部高于中国人,差距范围为1.94-5.16kg。

国民体质的下降,究其原因与生活方式有关,在影响生活方式的指标中,运动健身是影响国民体质最重要的因素。
也就是说,我国国民体质,尤其是青少年体质数十年下降。
因城市化的发展,我国60%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;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,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:上网聊天和游戏、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,出去运动的不足30%。而校内的体育课,通常会被语数英主课占据,更失去了运动的时间。

日本中小学生的运动量普遍多于中国学生,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.3%,而中国学生仅为1.3%。无论30多摄氏度的夏天还是飘着雪花的初冬,学生都在室外的泥沙跑道上穿着短裤汗衫上体育课,下课后汗流浃背,满身污泥。日本体育课让学生得到的是完整的运动体验,并非单一技术的重复学习。

幼儿是民族的未来,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,幼儿学前体育教育,对幼儿终身身体素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3~6岁幼儿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适量的体育活动,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提高,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品质,提升幼儿自身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。
为此,培养中国儿童幼儿时期的身体素养,提高我国幼儿身体素质,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,更多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。

体育运动,才是中国未来教育的核心抓手,是当代父母必须重视的一项课程和学问。

相信,在国家对体育事业、全民健身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,中国将越来越享受到野蛮体魄的成果,而这,恰恰是一个大国和强国的标志,也是一个正义的胜利者的标志。